《白鹿原》與《白鹿原》

發佈於2012年10月23日 -

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了50萬字的《白鹿原》,然後又花了兩個半小時看了《白鹿原》。

每個讀《白鹿原》的人,或許都能從中找到自己關注的地方,也能讀出自己的故事。如果從《白鹿原》的諸多線索中去改編或者縮編,應該能寫出很多扣人心絃的故事,比如田小娥自傳、白嘉軒這一生、白鹿原奇談、關中軍閥紀實或是黃土高坡國共合合分分的那些事兒。

對我來說,我讀到的是祖輩的故事。文中的對話要用關中話讀纔有味,雖然基本不會說,但腦中也總是不自覺地用自己僅有的一點點西安話的記憶,去拼湊這樣的對白。讀着讀着,就越來越能理解祖輩當年的選擇——

想當年,我的祖父也生活在這樣一片土地上,民風淳樸。新學堂的教育讓他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日本人的侵略再加上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更讓他們這樣的少年心中充滿了救國熱情,也正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從「金」字輩的「金全」改成了「興民」。

差不多四五年前,在我還讀高中的時候,祖父的自傳快完成了,我也肩負了把自傳數字化的任務。祖父的文筆自然不能跟這些作家相比,所以在那個時候,我並不太能理解他們的那段經歷,而且,我也很不能理解,他們在年輕的時候,爲何如此叛逆,爲何會去選擇走這樣一條革命的路。

直到讀了《白鹿原》,順着陳忠實的筆尖, 我纔對那樣的歷史環境有了一些理解,才能明白當年的熱血青年們爲什麼會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走上那樣一條合理但未必最好的道路。如果我身處那樣的環境,應該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吧。人們總說讀史使人明智,在此之前,我從未有過這樣的體會,而這雖然是一部小說,但卻和我的見聞出奇地一致。

再來簡單說說電影《白鹿原》,正如大家所說,這部片拍成了田小娥傳。我想,這應該是導演從那麼多線索中抽出的一條比較容易(包括但不限於劇情方面容易)拍成電影的線索。我覺得這部電影對於沒有看過小說的人來說,是不太容易看懂的,中間的很多場景切換都太倉促,沒有交代清楚背景,顯得比較混亂。(其實《山楂樹之戀》的那種黑屏+字幕的方式雖然被人吐槽,但我覺得還是挺適合用來交代一些背景的)

相比之下,我更建議大家抽空讀一下《白鹿原》,畢竟是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一定會有所收穫的。